劳动教育为核心进行研究与实践逐步建立劳动素养评价体系

  從介紹拌餡、搟皮、包餃子、烹製等關鍵,到輔導學生學會包餃子,經過學捏花式小餃子,感觸烹飪勞作樂趣;學習水培蔬菜栽培,做小小水培園藝師;經過了解家人的職業崗位和工作特性,用藝術創作圖文並茂的手賬,構成獨一無二的家庭職業勞作手賬……今天(5月19日),閔行區100門線上勞作教育課程正式上線。
  
  閔行區繼續推動區域勞作教育同享課程建造,本年在精選彌補第一批閔行區中小學勞作教育同享課程的基礎上,發布第二批勞作教育同享課程菜單。今天的2023年閔行區中小學勞作教育推動會上,最新發布的「線上線下交融」的「i勞作」閔行勞作教育同享課程中,學生、家長可經過「隨申辦·學生專版」、「隨申辦·閔行旗艦店」、今天閔行app進入「五育交融雲空間」,使用周末、假日隨時隨地參加百門勞作雲課程的研學,在學習社群中與同伴、導師分享學習體驗和著作,開啟跨校學習的勞作教育育人新空間,在社區、家庭、校園同頻共振中實現「日子即教育」「無處不在」的勞作教育生態。
  
  閔行教育繼續推動勞作教育歸納育人項目,構建勞作教育課程系統、創新勞作教育實踐活動、營造勞作文化氛圍、建造勞作教育基地、完善勞作教育保障機製等,構建貫通一體、敞開協同的勞作教育工作格局,推動「五育交融」高質量展開。為發揮特征校園引領效果,學區聯動、以點帶面構成區域校園勞作教育格局。
  
  浦匯小學是閔行區勞作教育特征校園。校長張蕊說,在浦江鎮教委、學區辦的支持下,由浦匯小學牽頭,樹立浦江學區小學教育聯盟勞作教育專項。上海戲劇學院閔行附屬校園、浦江第二小學、浦江第三小學和閔行區福山實驗校園一起進行勞作教育各項目的研究與實踐,本年擴展至浦江鎮的6所公辦小學和3所民辦小學,經過「勞模進校園」、「我與勞模面對面」等活動,學習勞模工匠精神,研製「勞模大講堂」,研製勞作實踐手冊,豐厚課堂資源,加強學區勞作教育建造。
  
  「對學生而言,勞作教育需要在實踐體驗中有共鳴、有共情,才能轉變為行動力。」文來實驗校園校長朱君說,作為上海市「非遺在校園」示範校園,10多年的「皮影+」非遺實踐,既探究和積累了非遺傳承的校園經驗,又找到了一條以非遺為載體,展開勞作教育的共同實施途徑。校園勞作教育以「跟著節氣去勞作」為主題,經過搭建「節氣之本」「節氣之義」「節氣之道」「節氣之美」的課程系統架構等方法,讓學生在耕與讀、學與用、知與行中播下「勞作最光榮」的種子。一年24個不同的節氣主題,讓學生在四季裏找尋、體悟勞作之美。從課堂育人到敞開育人,從書本育人到日子育人,從知識育人到實踐育人,在課程節氣育人形式的轉換中,探尋培育學生勞作素質的校本實踐,激起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愛好,勞作育人有了一條新途徑。
  
  近年來,閔行區堅持開門辦勞作教育,充分挖掘可使用資源,聯合各校外基地共建,協同育人。本年度在閔行區中小學勞作教育實踐輔導中心的輔導下,又樹立了一批閔行區中小學勞作教育共建基地。本年,上海市教委、上海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聯席會議辦公室遴選了第二批上海市學生勞作教育基地(場所),其間閔行區5個基地當選。校園是勞作教育的首要陣地,各校活躍推動勞作教育課程建造,構成勞作教育特征。閔行教育展開評選,推動校園勞作教育特征建造,20所2022年閔行區中小學勞作教育優異公益服務品牌項目校、22所2022年閔行區中小學勞作教育特征項目校和5所2022年閔行區中小學勞作教育特征校取得贊譽,同時註重樹立學生勞作榜樣,評選出167名勞作能手、164名實踐巧手、153名服務之星和20門特征課程。
  
  勞作教育既要「勞身」,又要「勞心」。勞作教育,不僅僅要讓學生們在實在勞作中出力流汗,還要在動手中動腦,學會創造性勞作,用才智去勞作。閔行區教育局副局長王維剛說,各中小學活躍挖掘勞作教育資源,發揮校園勞作教育主動性,加強校園勞作教育校本課程研製,活躍參加特征創建。勞作教育特征校園繼續發揮輻射引領效果,學區聯動、以點帶面構成區域校園勞作教育新格局。閔行區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和閔行區中小學勞作教育實踐輔導中心不斷充實、完善區域勞作教育課程結構,加強專題訓練和科研輔導,以勞作教育為核心進行研究與實踐,逐漸樹立勞作素質評價系統。
编辑:最新更新发布时间:2023-05-24 07:29